李先生从某公司处购买了25瓶进口的日本清酒后,他发现这些清酒外包装上没有张贴中文标识。于是,李先生起诉到法院,要求该公司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款。日前,海淀法院审结了此案。法院一审判处公司支付李先生10倍赔偿金。
近日,南都-京东消费研究所正式发布了JDND消费指数之《2018线上“吃货”消费趣味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女性逐渐成为线上食品“剁手”主力,年轻人对小众食品或网红食品有着强烈的购买欲。 中国素有“民以食为天”的传统,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大数据透视下的当代“吃货”们呈现出怎样的消费特色?不妨通过这份报告来一探究竟。
通过代购购买进口食品、保健品后,以其未提供中文标签将商家诉至法院,并索要十倍赔偿。有媒体注意到,近几年随着代购生意越来越好,随之引发的纠纷也越来越多。不少代购商家表示,自己曾被消费者以所售商品无中文标签为由起诉,大部分情况下法院都会判对方胜诉,即使接受调解往往也要支付不菲的赔偿费用。
中国的进口食品都来自哪里?进口的主要品种是哪些?进口食品的质量如何?如何保障食品安全?通过梳理海关总署日前公布的2017年中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报告进行了进口食品“大盘点”。
23日从广州海关获悉,今年上半年广东(不含珠海、深圳)共进口食品化妆品6.1万批、价值36.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9%和10.3%,其中检出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的食品化妆品57批、308吨,包括糕点饼干、饮料、干坚果、酒类、调味品、护肤品、乳制品等,所有不合格产品均已作退货或销毁处理,未准入境。
咨询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