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维持对日本水产进口管制

6 月 30 日 0 时 17 分,针对当地传媒查询中国内地放宽日本食品进口管制措施,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发出声明称,如特区政府有政策调整,会作出公报。此举意味着中国香港特区对日本相关水产近两年的进口管制收紧政策仍将继续。

 

水产品2.jpg



因当地水产产量较少,进口是满足中国香港特区水产品需求的主渠道。作为自由港口并拥有海运及空运优势,香港是全球海鲜贸易中极为重要的关键性节点之一,平均每年海鲜进口量 (包括活体或死体) 超过 35 万吨。以 2022 年的相关数据为例,为满足当地 2000 间左右的日式餐厅及超过 500 间海鲜进口及分销商需求,中国香港进口了约 755 亿日元日本水产品,是日本该类产品第二大出口地。

 

2023 年 8 月,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放海洋计划执行后,为确保中国香港的食物安全和公众健康,特区政府随即开始禁止进口来自日本十个较高风险都县的水产 (包括东京、福岛、千叶、栃木、茨城、群马、宫城、新潟、长野和埼玉)。

 

据查询获悉,相关收紧管制政策大致可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即彻底禁止进口及全面检测后的进口。

 

以前者为例,为应对日本把福岛核电站核污水排放大海,香港特区政府食物环境卫生署署长自 2023 年 8 月起发出《食物安全命令》,禁止前述十个都县的水产、海盐和海藻食品进口到中国香港特区。禁止进口的体系规定较为细致。例如,凡源自前述日本十个都县,并在 2023 年 8 月 24 日或之后收获、制造、加工或包装的活生、冷冻、冷藏、干制或以其他方式保存的水产、海盐,以及未经加工或经加工的海藻,一律禁止输入中国香港和在中国香港境内供应。因此,河、塘和湖的水产食物,也被包括在禁制措施适用范围内。不仅如此,禁令主要针对 “输入及供应”,即涉及商业目的行为。但在微观层面,这也意味着香港市民从日本买手信回港或免费送赠予家人及亲友,则不受禁令限制。

 

因中国香港特区的水产贸易可通过空运、船运及陆运等多种方式进口。为防止代购或走私问题,香港食物安全专员则在 2023 年的一次记者会上曾透露称,相关部门会与香港海关紧密合作,包括采取联合行动。

 

除了禁止进口,香港收紧管制政策另一部分,则主要针对其他未被禁止输入的日本水产、海盐和海藻。为确保日本相关的进口食物安全,香港食安中心则会全面进行辐射水平测试。在确认相关产品未超出辐射水平情况下,会放行相关产品进入市场供应。如有足够证据,会向涉事进口商提出检控。

 

2011 年 3 月福岛第一核电站损毁后,香港食安中心已在进口和零售层面加强监察日本进口食物。此外,为应对福岛核污水排放,香港天文台也从 2023 年 7 月起加密香港水域海水样本辐射监测,由每季一次增至约每月一次。

 

2024 年 8 月,香港环境及生态局又曾在相关社交媒体发文表示,有关部门将继续采取措施限制日本海产进口,保障食物安全。考虑到日本福岛核电站的管理和监控水平,以及一旦出事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中国香港采取务实措施作预防是必要的、科学的。”

整体而言,从 2023 年 8 月 24 日起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中午,香港食安中心及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分别检测了共 147510 个日本进口食物样本,以及共计 33642 个的中国香港当地渔产品样本,全部样本的辐射水平检测合格。

 

特区政府亦在前述声明中指出,“福岛核电站核污水排放的时间长度和规模是前所未有,因此,我们必须谨慎行事。”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亦表示,特区政府一直就有关问题与日方保持沟通,包括要求日本提供核污水排放的最新发展和科学证据,评核是否具备条件放宽目前采取的食物安全保障措施。

咨询热线:400-600-3833